学生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发展>>特色活动>>正文

试论多元文化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0-08点击数:

张晓霞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中指出: “所有的音乐体系都是有价值的,都值得学习、理解和欣赏”;“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接受由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的存在事实,已经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点作为音乐教育的新起点”。这种多元化的全球共识,对我们中国的音乐工作者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歧义颇多的概念,不同的文化群体或在不同的国家中,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家班克斯(Banks)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属于不同文化、人种、宗教、社会阶层的集团,学会保持和平与协调互相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共生。” 多元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或教育的理念,也是一项教育改革的运动。从政治和教育理念的角度来看,多元文化教育是指所有的学生,无论其所属的种族、性别、社会阶层或文化特征,都必须享有接受学校教育的均等机会,多元社会教育应该使这些具有相异于主流文化特征的少数民族学生获得更加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机会。

班克斯曾经提出了用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四种课程模式的教学。(1)主流中心模式。其课程的设计及教学都仅仅是以主流音乐观念出发的。(2)民族附加模式。课程依然是按主流音乐观念组织的,只是包括不经选择的民族群体的某些音乐材料和观念。如以西方音乐观念出发进行非洲音乐的教学,即使用西方的节奏规范和记谱法、记忆方式来教练非洲歌曲。(3)多民族模式。其课程以各种不同民族群体的事件或其音乐概念为核心。(4)民族———国家模式。在此模式中,是从多国家的民族观点来审视和教学的。此外,班克斯还提出一种多元文化课程的跨学科教学方式的概念,其重要意义在于,对有色民族的各种价值和各种经验反映在他们的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与作品等多角度的文化整体意义的理解。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

分析总结国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如何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中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未来发展的的大事,我国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又能从中借鉴和吸收些什么呢?

1.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点在于音乐形态的多样性。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将焦点主要集中在民族文化特征上,涉及到音乐课程中一个广阔领域内音乐文化的教授,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全球性的视野。从现有的各种民族音乐学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音乐形态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音的组织形式、节奏节拍规律、曲式构成形式、演奏样式演奏形态4个方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形态的多样性主要还在于音乐本体要素之间的差异。

2.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可能性。通过视唱练耳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取向和审美情趣。它可以使学生的听觉得到充分锻炼,对音长感、音强感、音高感、音色感、调性感、调式感、结构感、多声思维感等更加敏感,并为理解各种音乐内涵积累音乐语言,同时通过练习可以达到深入地感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目的。

3.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决定了其视唱练耳课程更应尽快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1)高师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学习的必要。

顾名思义,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师资力量。“学为人师,行为师范”,教师的言行举止思维模式会对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起到重要的影响。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也理解多元化的音乐观念,我们的未来教师们自身必须做到。如果在高师的视唱练耳课程中有多元文化音乐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将来在教师岗位上讲解世界民族音乐组成时,可以示范唱一些民族音乐的代表曲调,或者唱出调式音阶构成形式,将会使其他民族音乐变得更加亲切生动。

(2)高师视唱练耳的教学要求决定了渗透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必要。

高师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听辨记忆和识谱视唱能力;初步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掌握音乐表现的常规,积累音乐语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初步掌握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由于不同文化的音乐中音乐各要素之间的差异巨大,视唱练耳学科要达到上述的教学要求,就不能限于原先的教学内容,而应多增加中国各民族的代表性音乐与异文化的代表性音乐。

(3)发展本民族音乐的需要决定了深入了解多元文化音乐的必要。

我们学习各种音乐的目的,还是为了发展本民族的音乐。在学习世界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应对各民族音乐进行客观记述和分析,领略不同文化下的不同音乐审美习惯。同时,我们始终不应忘记,将中国音乐与各民族音乐比较,从而促进与外来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融合变化,才能促进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视角下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建构

合理的教学结构应该是音乐、艺术、文化三位一体,才能使学生具备比较全面的文化修养,这正是我们所需要营造的教学环境。基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视唱练耳本学科的科学性、基础性、人文性要求,视唱练耳课程首先应该在几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改革:

1.调式音阶

在调式音阶体系上,不能仅限于过去单一的西洋音乐体系,应该转向我们民族自身拥有的丰富音乐则富,发展多元的调式体系。即便是中国音乐本身,也是一个多元的音乐体系。蒙古族音乐、藏族音乐等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的调式体系也有巨大的差别,在我们提出立足本土时,也不能盲目以偏概全,将“宫、商、角、徵、羽”的五声调式音阶体系作为整个中国音乐的代表,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的调式体系在中国音乐中存在。所以,将这些有代表性的调式音阶纳入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才能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得到贯彻。

2.音高、音律

由于不同文化的音乐使用了不同的音律,它们对于音高、音准的概念也都有了相应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中就有纯律、5度相生律等不同律制;古希腊直至后来欧洲传统音乐则以12平均律为基础;而东南亚的律制又有所不同,西亚则出现微分音程。这些律制上的不同使音与音之间有了细微的差别,同时也构成了多元文化音乐之间差异的特色。它们影响了音乐风格的变化,造成了民族音乐听觉的微妙区别。

3.旋法曲调

各个文化的音乐之间的旋法组成大不相同,曲调的构成也迥异。例如:中国音乐的五声性曲调旋法上以1 , 2, 3 , 5 , 6为主,4, 7作为偏音较少出现;而在日本的五声性曲调中,4, 7则是骨干音,经常出现。这造成中国与日本曲调的极大不同。视唱练耳课程在听唱的曲目上,应选择各种有代表性的多元文化音乐作为教学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听觉。

4.节拍节奏

不同民族音乐的节奏变化很大,有些在节奏上自由度较高,不那么规整,如中国的云南民歌常在起始处拉长音,节奏自由;有些在节奏体系上与我们熟悉的节奏系统完全不同,例如甘美兰音乐的节奏系统是偶数拍了,节拍单位通常为16拍,在紧张与松弛之间不停转换;还有一些在节奏周期上与众不同,例如在节奏上不停变化,以多种节奏组合成一个节奏周期并以此循环往复,这种周期甚至可能十分复杂。这些节奏上的独特性都需要专门分析,它们正是音乐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在加入如此众多的异文化音乐要素之后,原本就负担极重的视唱练耳课程可能会面临这样一种尴尬局面,那就是学生可能会对所学的各种不同甚至相反的音乐构成产生困惑与矛盾。因此,在视唱练耳的课时安排上,对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立足于中华民族音感的建立,以中国民族音乐作为学习的重点;并与已经形成系统的传统大小调式并重,打下良好的音乐听觉基础;对于多元文化的内容,以听辨、比较为主,通过与我们中国民族音乐的比较进行学习。此外,我们更应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功效,利用多媒体等设备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模拟异文化的语境,真正体验异文化音乐的魅力。

关闭

版权所有: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 - vip登录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南长安街神禾二路 网址 www.jinchenhai.com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
Baidu
sogou